在最近的一場NBA季后賽中,擁有主場優勢的丹佛掘金以131比115戰勝了洛杉磯快船。這場比賽過后,掘金將系列賽的比分擴大到3比2,已經掌握了賽點,而快船則在一度形勢有利的情況下陷入了危機。值得關注的是,快船的老將鋒線球員尼古拉斯·巴圖姆在比賽中的表現,令人難以理解球隊的用人思路。nba.lakerszb.com
比賽中,巴圖姆登場21分鐘21秒,投籃2中0,三分線外2中0,整場比賽一分未得,但依然貢獻了6個籃板、2次助攻和2次蓋帽。在他的數據背后,是一個既無得分貢獻,又在進攻端缺乏出手機會的角色。特別是在戰術支持不足的情況下,巴圖姆逐漸淪為防守型的“藍領”內線,從原本的全能前鋒轉變為單純的藍領拼搶者。這種極端的戰術安排,讓人不免質疑球隊對這位36歲老將的使用是否合理。
在常規賽中,巴圖姆曾是球隊的穩定配置,他共出場78次,平均每場17.5分鐘,能夠拿下4分、2.8個籃板和1.1次助攻,投籃命中率達到43.7%,三分命中率更是高達43.3%。進入季后賽,他在前五場比賽中,場均上場時間提升到21.8分鐘,數據也有所上漲,達到了6分、4籃板、1.2助攻和0.6搶斷,尤其是在防守端發揮出色,提供了不少支持。然而,隨著系列賽的深入,巴圖姆的戰術地位逐漸被邊緣化,他在進攻端的作用也日益減弱。
讓人感到疑惑的是,球隊似乎沒有充分利用巴圖姆作為一名射手或全能的鋒線,同時又在關鍵時刻把他推向了“藍領”位置。如此任意切換角色,尤其是讓一位36歲的老將頻繁充當內線肉搏者,無疑是不符合其特點的。雖然他在防守端努力拼搶,貢獻滿滿,但在進攻端完全缺乏支援,使得他的戰術價值大打折扣。快船這種安排,似乎反映出一種用人上的短視或戰術上的盲區——將一名具有外線威脅的老將硬性轉換成內線幫手,卻可能削弱了整體的戰斗力。
總的來說,快船的用人策略顯得有些奇怪。把一位擅長投籃、經驗豐富的外線球員,強行安排在“藍領”位置上,可能并不是最優解。在未來的比賽中,如何更科學、更合理地利用巴圖姆的多面能力,將成為球隊贏得系列賽甚至爭奪更好成績的關鍵所在。
本文標簽: 內線 快船隊 尼古拉斯·巴圖姆